about捐款運用
回列表
壹、目的:為籌募本會救助危機家庭兒童脫困服務經費,以協助危機家庭兒童儘速脫離或減緩困境。
貳、核准文號:衛部救字第1030063765號
參、募款期間:103年7月13日起至104年7月12日止
肆、經費執行期間:103年9月1日至104年8月31日
伍、募款所得與收支一覽表:
※餘絀:-56,853元
陸、捐款芳名錄
柒、服務成果報告
一、服務對象:
1、照顧者因長期失業或低度就業能力致資源不足,且無法積極改善不良經濟狀況,但有意願照顧兒童。
2、主要照顧者無力或頻於疏忽教養且經濟陷入困境,使兒童正常身心發展有被剝奪之虞,或產生負面情緒行為者,但主要照顧者有意願照顧兒童。
3、因為資源短缺、地區發生天然災害或戰亂,使兒童正常身心發展有所困難者。
三、結論與未來展望:
貧弱與危機家庭的孩子往往沒有夢想,甚至害怕去夢想。孩子要脫離貧窮,需要正常接受教育。然而,貧弱與危機家庭的孩子容易在成長過程中,因生活充滿孤單、貧窮、傷痛、受虐、心靈不斷受傷,放棄了自己與學習的機會。台灣有越來越多的貧弱孩子缺乏夢想,從小分擔家中工作,有些孩子長大後,被迫幫父母還債,無法活出真實的自我,貧弱與危機家庭的孩子不像一般孩子受到家人細心呵護,吃不飽、穿不暖、家中雜亂、沒有寫功課的地方、穿髒衣服上學、需要幫家人檢回收物與做手工、躲避債主討債、目睹家人無故的施暴、乃至於受到性侵…等,都讓幼小的心靈一再受到創傷,將自己封閉起來。
然而孩子的生命應該有不同的可能性,雖然生活同樣貧困,卻不向現實低頭,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勇敢活出自己的價值。教育是孩子脫貧基礎,夢想是孩子持續努力的動力!孩子為了要追求自己的目標,發自內心的努力與改變,或許這才是激發他們脫貧的根本。
而圓夢服務讓孩子有機會接觸美術、音樂、舞蹈、運動…等不同領域的事物,提早發掘自我的興趣,即使在困境中的孩子,也不該失去追求自己夢想的希望。故服務也從補充性的方案,逐漸擴展到積極性的圓夢服務方案。
2016-06-17
103年「搶救危機兒」危機家庭兒童脫困服務勸募活動收支報告(103.7~104.7)
「103年『搶救危機兒』危機家庭兒童脫困服務」
勸募活動收支報告
壹、目的:為籌募本會救助危機家庭兒童脫困服務經費,以協助危機家庭兒童儘速脫離或減緩困境。
貳、核准文號:衛部救字第1030063765號
參、募款期間:103年7月13日起至104年7月12日止
肆、經費執行期間:103年9月1日至104年8月31日
伍、募款所得與收支一覽表:
項次 | 日期 | 摘要 | 收入金額 | 支出金額 |
一 | 103/7/13~104/7/12 | 募款收入 | 10,410,000 | |
二 | 103/7/13~104/7/12 | 利息 | 1,471 | |
三 | 103/7/13~104/7/12 | 勸募活動支出 | 1,075,822 | |
四 | 103/9/1~104/8/31 | 國內危機與貧弱家庭兒童脫困 | 9,392,502 | |
合計 | 10,411,471 | 10,468,324 |
陸、捐款芳名錄
柒、服務成果報告
一、服務對象:
1、照顧者因長期失業或低度就業能力致資源不足,且無法積極改善不良經濟狀況,但有意願照顧兒童。
2、主要照顧者無力或頻於疏忽教養且經濟陷入困境,使兒童正常身心發展有被剝奪之虞,或產生負面情緒行為者,但主要照顧者有意願照顧兒童。
3、因為資源短缺、地區發生天然災害或戰亂,使兒童正常身心發展有所困難者。
二、服務內容:
項目 | 明細說明 | 服務人數 | |
國內危機與貧弱家庭兒童脫困 | 包括各項直接與間接服務工作,如電話關懷與家庭訪視、助學補助、急難救助、課後照顧、個別與團體諮商輔導、成長營隊、親子活動、圓夢活動…等。 | ||
助學補助:開學季提供案家助學金,協助孩子們的學費、書籍與文具費用。 | 610人 | ||
學無貧頸:協助貧弱孩童於校內需使用的學習費用。 | 38人 | ||
急難救助:協助突遭變故或急需協助的案家,解決燃眉之急,度過難關。 | 20人 | ||
課後照顧:協助孩子基本的作業完成外,也加強品德教育。 | 440人 | ||
彩虹學堂:協助孩子課業以外的學習外,如烏克麗麗、陶笛、舞蹈等。 | 650人 | ||
諮商輔導:透過個別或團體諮商輔導,協助受虐、目睹暴力、情緒困擾的孩子。 | 3人 | ||
成長營隊:寒暑假與假日的成長營隊,多以孩子喜愛的美術創作、科學、魔術等主題,再搭配大地闖關遊戲,讓孩子們建立團隊合作的概念。 | 390人 | ||
親子活動:設計親子同樂的活動,創造溫馨回憶。 | 78人 | ||
圓夢服務:補助學校社團與個人學習所需經費,讓孩子們能因學校社團接觸各式文化與運動、舞蹈等活動,而發掘自我的興趣。 | 704人 |
三、結論與未來展望:
貧弱與危機家庭的孩子往往沒有夢想,甚至害怕去夢想。孩子要脫離貧窮,需要正常接受教育。然而,貧弱與危機家庭的孩子容易在成長過程中,因生活充滿孤單、貧窮、傷痛、受虐、心靈不斷受傷,放棄了自己與學習的機會。台灣有越來越多的貧弱孩子缺乏夢想,從小分擔家中工作,有些孩子長大後,被迫幫父母還債,無法活出真實的自我,貧弱與危機家庭的孩子不像一般孩子受到家人細心呵護,吃不飽、穿不暖、家中雜亂、沒有寫功課的地方、穿髒衣服上學、需要幫家人檢回收物與做手工、躲避債主討債、目睹家人無故的施暴、乃至於受到性侵…等,都讓幼小的心靈一再受到創傷,將自己封閉起來。
然而孩子的生命應該有不同的可能性,雖然生活同樣貧困,卻不向現實低頭,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勇敢活出自己的價值。教育是孩子脫貧基礎,夢想是孩子持續努力的動力!孩子為了要追求自己的目標,發自內心的努力與改變,或許這才是激發他們脫貧的根本。
而圓夢服務讓孩子有機會接觸美術、音樂、舞蹈、運動…等不同領域的事物,提早發掘自我的興趣,即使在困境中的孩子,也不該失去追求自己夢想的希望。故服務也從補充性的方案,逐漸擴展到積極性的圓夢服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