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媒體報導
回列表
2017-10-26
【經濟日報】關懷少子化問題 瑞普萊坊揪團協助偏鄉學童
瑞普萊坊今(18)日全球同步舉辦「Day of Giving」活動,與社團法人世界和平會前往新竹縣新埔鎮文山國小,陪伴全校師生體驗自然步道、校園特色的書法及舞獅課外活動,並提供學習基金,為偏鄉學童盡一分心力。
瑞普萊坊董事長暨CCIM台灣分會創會長曾東茂表示,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而少子化衍生的問題,會因為城鄉差距而加劇,關懷偏鄉兒童,不但是回饋社會,更是投資未來,所以除了全公司投入之外,還邀請華茂扶輪社社長吳宜樺、冠博法律事務所、喬誠不動產張啓烽與社友陳建圻共襄盛舉。
曾東茂指出,根據萊坊財富報告調查統計,台灣身價超過3,000萬美金超高淨值人士人數為1,676人,全球排名第23,十億身價的人數更排到第14名,社會不乏熱心的富裕慈善家,但面對教養、教育資源的挑戰,需要的不只是金錢、物資捐助,而最難能可貴的是願意撥出時間相處,以及面對面、心貼心的溫暖陪伴。
曾東茂表示,選定文山國小也是一份特殊機緣。當世界和平會提出關懷名單時,赫然發現自己畢業46年的母校居然在列。身為母校第四屆畢業生,曾東茂回想民國60年畢業時,同屆畢業有40人。之後隨著經濟、人口的成長,74年畢業生人數到高峰,有76人,但之後一路下滑,93年之後就掉到40人以下,今年畢業生只剩29人,明年的畢業班更驟降到19人,滄海桑田,母校成為迷你小學。
曾東茂提到,文山國小學童社經背景大多為農工子弟或犁頭山外省眷村第三代,中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原住民籍、新住民等比例高達四成,無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資源均匱乏,但由於不在教育部列管的偏鄉小學名單中,是社會資源、政府補助到不了的三不管地帶,若無社會大眾的主動關懷,反而更顯資源的弱勢。
曾東茂強調,少子化在都會區會發生教育資源過剩或空間閒置問題,這些都可以透過活化、轉用或解編來重新釋放活力,滿足社會福利或平衡民眾權益,對都市發展是新契機。
然而在鄉村,即使地方政府、學校教職員工都使盡全力,多工、多責,但仍難擺脫資源空洞化擴大的危機,所以更需要各方協助,提供更多的資源、舞台及關懷。(記者游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