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媒體報導
【經濟日報】浤倡國際能源公司董事長梁錦事業有成 熱心公益回饋社會不遺餘力
在大自然招喚下,投身綠能產業,一路從鐵工老闆、太陽能板代工到大陽能光電廠商,浤倡國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錦再寫下事業發展傳奇的一頁!近5年來,梁錦再熱心公益回饋社會不遺餘力,從事業剛起步很辛苦的過程中有一點餘下的收入就投入慈善工作,多年來捐贈世界和平會,對社福機構無法受理補助的邊緣戶協助房租或是學費小額捐贈弱勢孩子,善行義舉成為創業有成回饋社會的最佳典範。
梁錦再20年前原是做鐵工廠老闆,一開始是做太陽能熱水器,後來接觸到太陽能光電,成為光電業者。如今有2間公司,公司營業項目是太陽能產業相關一貫化作業,除太陽能板、逆變器是其他配合廠商提供外,從施工、原物料、建設、掛錶、協助申請補助款都由公司一條龍包辦。
回顧投身綠能產業的緣起,梁錦再指出,民國97年開始協助做光電系統商的代工,當初政府還沒有推行,因此初期是用代工切入這個產業。接觸太陽能產業之初頂多製作太陽能骨架,類似鐵皮屋的支架,並把鐵皮屋鐵皮換成太陽能板。當時有得到來自美國、德國等資訊,認識到這些國家早在1、20年前就開始發展綠能產業,梁錦再當下認為,這個產業前瞻性很好,加上他喜歡大自然,於是決定投身其中。
梁錦再一路走來並不順遂,他說,政府大約102年才公布光電政策相關補助,由中央補助給台電,各縣市政府規劃補助款則是補助給民眾;由於一般民眾對光電相關產業因不了解,一開始質疑政府政策,大部分民眾也無法接受。
梁錦再擔心一開始民眾不了解這個產業,會覺得是政府騙人,提出很多質疑。自己從台電、能源局、工務局開始做流程整合,到處奔走與政府部門行政申請文書,幾經磨合才讓之後的申請光電補助流程順暢,也達到可以協助一般民眾了解申請光電補助過程,讓民眾開始相信「政府補助是真的,沒有騙人」。
勇於挑戰不棄單 梁錦再留下代表作闖出一片天
梁錦再一路走來也分別南北留下兩個代表作,他表示,屏東豬寮代表作,在施工方面比一般鐵皮屋困難,因為太陽能板下方是豬舍和雞舍,施工配合顧及牲畜活動遷移時間,避免驚嚇到牠們,影響產能,對施工時間及過程是一大考驗。另一個代表作是宜蘭利澤工業區管理中心,由於宜蘭的天氣大多寒冷多雨,是太陽能業界公認施工最困難的地方之一,天候因素令施工人員不易施作,無法接續作業,因施工難度高,錦再當時很多EPC系統商不敢接,但他當時認為天候是會變的,未必做不起來。
為克服宜蘭強風跟落雨日多天候,梁錦再的團隊施工法特別以連結原身的骨架施作,並考量以後的修繕維護,工程也都架高80公分。梁錦再表示,當初會去宜蘭做,是覺得就算天氣不佳,也不可能是會完全失敗的地方,最後在團隊決策的成功判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這項成果成為南北台灣光電產能交替的典範及里程碑。
大自然招喚加愛妻鼓勵 梁錦再成功跨進光電產業
梁錦再在太太百般鼓勵「一直叫我衝」,希望能投入永續的產業,為守護大自然盡份心力。他也認同並看好這個產業的前景,不但能開創更好的環境能源,也是許多工作者的轉機。「因為喜歡大自然,成為投入太陽光電產業的轉捩點。」
事業有成,回饋社會不遺餘力,從幼稚園獲悉園方需要什麼幫助,就會配合資助,對18歲的大孩子也提供到公司實習機會,此外也與高雄物產館一起照顧高雄國小朋友,支持幸福撲滿營養午餐的慈善活動,今年起開始認養慈德幼兒園全園21位院童。他認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自己都很願意幫忙,雖然覺得自己投入的很微小,可是覺得是發心,有心,就可以慢慢越幫助越多。(文/黃台中)